2024年03月29日 星期 五 欢迎您来到 中国船舶供应网

/ EN

中国船舶供应网

www.shipsupply.org.cn

协会会刊

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流通中的问题 2017/07/20 18:15:27   来源:

 

    流通业是“窗口”行业,由于它处在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这个“窗口”不仅可以用来观察市场和人民生活,也可以从中观察到国民经济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当前流通业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但有时候流通领域暴露出的问题,并不一定是流通部门造成的,或者说其根子不在流通。还有一些流通促进工作,则必须从外部把基础条件创造好方能奏效。如果不重视从根源上“治本”,而总是孤立地在流通领域里“大力推进”,可能花了很大的气力往往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剖析。

    1.关于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问题。近年来,各方面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有不少批评,似乎是流通部门人为制造了过多环节。但事实上,除非存在层层垄断,或者某种商品一时紧俏,人为制造出过多流通环节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高度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中,这样做的后果无异于将商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从理论上说,使流通环节最少的前提是:生产组织和零售组织都实现了高度的组织化、规模化,这也是定单农业、产销直接见面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农超对接"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农超对接”发展势头不错,但全面推行的条件尚不具备,而最主要的“瓶颈”是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与零售的组织化程度不对称、不匹配。目前在“农超”两端,连锁超市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较高,而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要低得多,国内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平均每个社里只有几十个农户,而且很多合作社其实只是非实体性的松散联盟,这就给“对接”带来了一些困难和麻烦。所以,必须把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这块“短板”加长,才能使“农超对接”这个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好方法攫盏到更大的范围。换句话说,流通领域减少环节,文章要从生产体制做起,如果生产组织的规模一时难以扩大。也可以通过农民联销解决问题。江苏省启东市在农民专业合作桂基础上建立了销售合作联社,一个联社组织几十家生产合作社的产品与超市对接,效果非常好,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2.关于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问题。(略)

    3.关于降低物流成本问题。这也是近年来经常提到的问题,一个常常被拿来比较的指标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我国这个指标多年来在18%左右徘徊,去年是17.8%,而发达国家大约8%~1 0%,差距很大。为了缩小差距,降低物流成本,我们选择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技术路线,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设备,但效果却并不甚理想,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极为缓慢,与巨额投入完全不成比例。原因何在?中国物流总体现代化水平仍然很低只是一个次要原因,更重要的原因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体制上,在经济结构上。从体制来看,各种过路过桥费和不规范的公路罚款,一年就超过7000亿,体制性的物流成本太高。显然,这不是靠物流技术现代化就能够抵消的,政府必须首先考虑降低体制性的物流成本。从经济结构来看,我国刚刚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业比重不断增大,从而导致物流总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这是我国物流费用占GDP比重高、下降慢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由于服务业比重很高,既使制造业也多是高端制造业,因而大大摊薄了物流费用在GDP中的占比。当然物流技术现代化对提高效率的作用不能否认,但在目前的国情下,对降低物流费用在GDP中的占比则可能作用有限。交通部的专家讲,中国的运输强度是美国的8倍。意思是,如果同样运输l00万美元的商品,中国要使用8倍于美国的运力,或者付出8倍于美国的费用。所以,我觉得之所以中外在物流费用占比上的差距如此之大,产业结构不同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当第三产业比重很大时,物流费用降低是水到渠成的事。看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对尽快降低物流费用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不会对这项工作提出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同时在方法措施上也会更全面一些:一方面继续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采取物流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改革等办法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使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持续降低。

    4.关于流通业促消费问题。看待这个问题也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有些促进措施要从流通领域以外创造配套条件。这些年流通部门考虑促消费问题,往往比较多的从营销手段、市场定位和细分、网点改造等微观技术措施入手,当然,这几年又新增加了政府定向补贴消费等政策措施,如家电、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等,北京还实行了家具的以旧换新补贴。但是,还有一些更具根本意义的方面也需要抓紧考虑。比如,哪些领域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消费?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看,到中高收入阶段后服务消费比重会越来越大,直至超过商品消费。目前,我国的总消费中商品消费占八成,服务消费只占两成,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占三分之二以上,其它的发展中国家这项指标的比重也比我国高出不少。而服务消费中最大的一项是家庭服务,这里面包含了几十个小业种,几百个服务项目,是今后消费增长最大的潜力所在。家庭服务业中许多项目是崭新的服务类别,并不在流通业原有经营范围之内,所以必须跳出“流通业"的“窠臼”,努力开发这类服务。对这个问题需要非常深入的调查研究,流通业也要把经营创新的重点,从关注零售业态转向更多地关注服务业种。因为创造一种新的零售业态,例如新的零售业态必然导致某些旧业态的衰落,由于存在“挤出"效应,对增加消费的作用有限;而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新的服务业种,相当于填补“缺门",对原有的消费项目没有挤出效应,又会发掘出一个全新的潜在市场,不仅可使社会消费产生一个明显的增量,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满意度。市场细分也应当继续研究,但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区别不同情况,拿出促进消费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有的涉及流通业的结构调整,有的则涉及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调整。比如城市消费群体中,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在扩大消费上分别有着不同的障碍,有些障碍是主观心理层面的,有的是由于客观原因,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年轻时没钱花,中年时没敢花,老年时没处花’’。年轻人没钱花,实际上是需求很旺,钱不够花,这就需要创造条件让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扩大消费信贷,让商业服务企业扩大信用销售。中年人不敢花,主要原因是教育、医疗、养老压力大,这就需要增加教育方面的公共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政府投入,把中年人的担心加以缓解,使消费能力释放出来。老年人没处花,主要原因是生产流通部门对老年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未予重视,开发不够,提供不足,许多老年人有钱花不出去。有研究机构的调查资料显示,20 11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1 3.96%,但消费只占5.55%。因此,要想方设法从政策上加以扶持引导,使市场上为老年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不断丰富起来。(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刘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