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星期 二 欢迎您来到 中国船舶供应网

/ EN

中国船舶供应网

www.shipsupply.org.cn

协会会刊

关于中国零售业转型创新的几点思 2017/07/22 09:10:40   来源:

关于对零售业销售下滑形势的看法,有许多不同的分析。有些人认为由于商务部、国务院取消了扩大内需或者刺激内需的一些政策;也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国际整个经济形势,比如欧债危机等方面的影响。我认为,外部环境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零售业长期养成的有关盈利模式,我认为它是导致目前零售业经济下滑的主要因素。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零售业下滑可能成为将来长期的趋势,主要基于这么几方面原因:

一、中国百货店和超市的东西太贵

很多人都到国外考察或旅游过,回来以后,一个主要的想法就是中国百货店的商品太贵了。现在百货店里的衬衫稍微高档一点的,价格几乎都在2000元到3000元人民币之间,折合400美元一件。在日本高级百货店,5000日元的衬衫算是比较高档了,5000日元折合人民币400元。

为什么现在消费者特别是80后、90后远离百货店?这和百货店异常的高价格是有很大关系的,而且开始向超市蔓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中国零售市场存在两种明显的内外价格差:一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内外价格差。有相当多的出国旅游消费者把“中国制造”的产品从万里迢迢的国外买回国内,但价格比国内便宜很多。同样的“中国制造”产品,怎么会形成这么大的内外价格差?第二个是中国国内区域品牌价格,远远高于国际甚至一线奢侈品的价格,我去年到西班牙专门去看了一家家乐福,那家家乐福几乎一半产品价格要比北京家乐福便宜。我们只有马德里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分之一,这就形成了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中国零售业现有的盈利模式是导致内外价格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零售业目前的盈利模式有问题

我把它概括成这样几种盈利模式:一种是中国百货店的联营制。联营制肯定要催高产品价格,联营制的本质就是百货店的零售商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它的盈利基本上是靠保底倒扣形成的。比如扣利,扣利是有界限的,所以造成百货店普通毛利率比较低,同时赶上整个成本不断上涨,包括工资成本、水电成本,所以百货和超市经营陷于一种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和这种模式有关系。

还有一种就是中国超市的入场费问题。入场费盈利模式基本是靠这样几种模式。第一是狭义的入场费,也就是所谓后台毛利,现在前台毛利和后台毛利相加普遍是40%左右。第二就是账期,这是导致各种零供关系紧张的问题。现在还有一种趋势,就是百货店的联营制保底倒扣和超市的入场费制度的融合,也就是百货店当中有入场费制度,超市有保底倒扣制度,这是现在中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现实。这种模式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一,我国百货店和超市长期形成的低收益性,是目前很多零售商感到很委屈的地方,他觉得自己没有挣到钱,很辛苦。当然,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和入场制度、联营制有着必然关系。

第二,长期存在这种经营模式,导致零售商商品经营能力普遍丧失。

第三,严重的店铺同质化现象。店铺的同质化会导致激烈的价格竞争,因为只有价格才能实现差异化,如果是处在这样一个市场中的时候,这个市场秩序必然是混乱的。

第四,零供矛盾激化。现在百货店联营制和超市的入场费制度,从经营上讲是去功能化的过程。从另一个方面讲,百货店联营制和超市入场费制度,根本就没有起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零售业起到社会责任产生一些质疑。

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国制造”形成了二元流通结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推动世界零售业发展,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国外发达国家的自有品牌;没有“中国制造”,就不可能出现所谓零售制造业的业态。

那么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为什么不能流入国内?根本原因是在于中国零售业长期形成的这种经营制度,使采购商品的能力丧失。当一个国家零售业没有采购能力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生产出再好的商品,恐怕也很难流入到社会并惠及于这个国家的消费者。

第五,流通成本过高。流通成本我们只是看到了关于入场费问题和物流问题,还有相当一大块是属于灰色费用。

三、中国零售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挑战

一个挑战就是新消费阶层的崛起,也就是80后、90后的崛起。现在80后已经成为到超市消费的主力军了。未来五年,90后也会加入到这个庞大的队伍当中。现在80后、90后远离国内超市,我的学生百分之八十几都不愿意去本土超市。现在本土超市普遍存在老龄化现象,老龄化现象导致超市的收益率非常低,所以中国零售业怎么能够去回应80后、90后崛起提出的挑战?

第二个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到20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中国有3.5亿65岁以上的老人,同时这个社会的孩子越来越少。最近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据,以80年代第一次人口普查比,0-15岁的人口已经下降15%,这意味着将来大学要倒闭。

根据日本经验,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这个市场会缩小,特别是在一线大都市中。怎么能够回应人口结构变化?怎么能够回应中国零售市场与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怎么能够适应人民币升值以后给中国零售业既带来的挑战,又带来的机遇?人民币升值肯定要推动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全球采购已经开始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当然,零售国际化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品国际化,然后发展到店铺国际化,像苏宁已经实现店铺国际化。

第三个挑战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现在的顾客需求是极端暧昧化的,这是由于过度的重复商品使消费者选择发生了变化。再是顾客细分的混淆化,传统市场营销按照男女性别去划分一个市场,现在很多地方已经行不通了。现在50岁的女人穿的衣服和20岁女人穿的衣服没有多大区别。过去传统市场营销习惯于用性别去划分一个市场,但现在明显的出现了90后男孩子的女性化倾向。

另外,过去注重于商品消费,现在开始注重于服务消费,以及与顾客接点本身的模拟化,也就是网上购物。

四、中国零售业急需经营创新和业态创新

今年2月10日,日本著名学者、明治大学教授上原征彦先生作了一个报告,主题是世界流通正面临重大变革。他提出了这么几种现象:

一是即由传统的重视“集客”向重视服务顾客转变。二是由单纯的从制造商、批发商手中的“集货”向流通、制造一体化的创造性流通的转变。三是由一连串的简单交易向构建供应链的转变。四是新型低价零售业态的出现。

基于上原教授的认识,我对中国零售业的转型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中国零售业经营创新要以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商品为核心,创新就是要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在这里有不同的创新路径,比如扩大自采比例。我不是非常同意百货店完全是由自采自营,中国零售业应该去摸索一种自营和联营相结合的方向。

这里只是涉及到一个比例问题,所以这里面怎么去探索。长期实行联营制的日本百货业,他采取的是百货业取得商品边际权,然后去整合不同的品牌、不同的供应商,这点值得我们借鉴。还有扩大自有品牌开发,向制造零售方向转化。再有一个,将全球采购纳入企业视野,这就是经营创新。

为了回应老龄化社会、少子化社会、新生代社会阶层的崛起,我认为零售业还要加强业态创新,业态应该有它的进化,如果一个业态没有进化,这个业态基本就快消失了。所以这里就要随着行为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型需求的业态。

要从符合新生代购买行为的方向探索业态创新;要从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探索业态创新;要从以提供低价格高质量商品为核心的方向探索业态创新;要从服务顾客角度进行业态创新;要从科技发展的角度进行业态创新。

中国零售业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转折期,也就是说,现有的这种盈利模式、经营模式已经到了顶点,也可以证明这种模式它的不可持续性,企业家们应该有这种危机感。面对这么高的商品价格,如果我们在国内发生像欧债危机这样的经济危机的话,我相信第一个倒闭的就是百货店。(陈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