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 四 欢迎您来到 中国船舶供应网

/ EN

中国船舶供应网

www.shipsupply.org.cn

协会会刊

“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市场之手” 2017/07/25 13:03:04   来源:

 “一带一路”是一种追求共赢的合作框架和顶层设计,其源于相关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巨大互补性

  如今,中国正在实施着新一轮的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国技术、资金、产品的需求将是持续的。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促进了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让中国有了如今产业的积聚、物质的丰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2013年秋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构想的提出,对外开放进程迈向了“全方位开放”的新时代。

  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深刻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

  对外开放,坐拥丝路盛景;故步自封,等于闭目塞听。如果说几十年前,冷战格局的影响让中国民众对向外部世界全面开放还有些犹疑;那么如今,学习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秉持开放和共赢的心态追求国际合作,显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强大共识。

  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50.2亿元,到了1998年,这一数字就变为84883.7亿元,而今年初公布的中国经济“年报”则显示,我国2015GDP已经达到67.67万亿元,体量稳居世界第二。

  如果仔细观察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等数据,就会发现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与GDP相当一致。例如,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355亿元;1998年为26849.7亿元;到了2015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24.59万亿元人民币,这还是全年贸易额受外部环境影响有所下降时的情况。

  如果没有对外开放,中国或许也会有所发展,但发展的速度将会慢得多,更不会有如今的经济地位与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34年的时间都维持在年均9.8%的增速水平上,如今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由于经济总量已远超过去,每年经济的增量甚至可以超过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年的GDP总量。尽管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分配不均、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但整体来看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果则显然比产生的问题要多。

  新时期下中国将如何把开放“进行到底”?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不仅为我国从“沿海开放时代”升级为“沿海沿边全面开放时代”指明了方向,更为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对外开放新机遇提供了一个可行的“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对中国和其他国家而言都是个很大的机遇,这种全方位的新开放格局本质上体现出中国对外开放条件的转变。过去,中国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进入全球分工体系,自身为世界提供一个庞大的生产者市场。如今,中国廉价劳动力明显减少、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均明显提高,因此中国正转变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消费市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主要是以“沿海开放”为主,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差距往往就是潜力,一方面我国中西部地区还具有比较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沿海地区人才素质优势也开始凸显。因此“一带一路”下的开放兼顾了沿海和沿边,也顺应了新时期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

  “开放”的更多内涵

  事实上,“一带一路”并不仅仅局限在国际产能合作的单一经济层面,而是一条包含教育、科技、卫生、语言、文化、音乐等诸多领域的“文明之路”。通过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各国文明可以和中华文明相互借鉴、彼此学习、共同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中国的全面对外开放将比过去的内涵更丰富、更立体、更鲜活。

  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聚首北京雁栖湖畔,到20国集团首脑相约杭州西子湖边;从共建“一带一路”赢得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到中韩、中澳自贸协定落地生效;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如火如荼,到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从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投入运转……

  如今,中国已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征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对外开放不会放慢节奏,更不会停下脚步,而是将不断扩大深化,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正能量。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项目清单背后是庞大的融资需求。因此,满足资金需求并合理设计方案是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环节。而中国在资金解决方案上不仅贡献了智慧,更拿出了诚意。

  但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仍然不足、“融资难”依旧存在等背景下,国内一些人存有疑惑:自身融资有难处,还要海外放巨款,这是不是“穷大方”?海外亦对所谓的“中国动机”有各种猜测。

  “一带一路”是一种追求共赢的合作框架和顶层设计,其源于相关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巨大互补性。“一带一路”将为中国经济拓展市场、均衡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也顺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规律。

  假设A小镇盛产鱼子酱、B小镇的烤面包独具风味,那么当市场只由AB构成时,两个小镇的居民便只能吃到鱼子酱和烤面包两种佳肴。但是,当擅长做八宝粥的C小镇也加入到这个市场时,居民们就有机会品尝到3种美食,其“幸福感指数”会随着市场边界的扩大而明显提高。

  事实上,“一带一路”与“市场之手”在本质上深度相通。不久前,重庆市社科院在对沿线65个国家近10年的贸易大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明显大于竞争性,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目前中国国内企业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如果国内企业要将产品打入更大的市场,“一带一路”无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支撑和机遇。

  对外开放需要更大的视野

  中国经济已进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去产能”“去库存”等任务的完成并非要“一刀切”式地简单销毁生产线或产品,而是要对产能进行分门别类,在寻找国内消化渠道的同时,通过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让富余的优质产能和产品充分发挥作用、造福各方。

  那么,中国为海外的“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大量贷款又应如何看呢?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当前确实存在一定的短期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因噎废食”,而应该从更宏观、更长远、更开放的角度来权衡整体利益。

  中国经济已经由过去的输出劳动力和产品开始向输出资本和技术转变,未来我们一方面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其需要的产能和技术,以换取市场;另一方面则继续从发达国家引进相应的设备、技术、人才,最终形成一个贸易、投资双向流动的态势。

  种种迹象表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并未让国内经济建设有所荒废。例如,四川、湖北、湖南、陕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多个过去经济相当落后的中西部省区,2015年不是在经济总量排名中“更上一层楼”,就是实现GDP增速“逆势上扬”。再如,截至2015年底,11大类重大工程包已累计完成投资50564亿元,比当年11月底增加3465亿元,一大批涉及信息电网、生态环保、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项目纷纷落地。

  据估算,仅“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60多个国家,就占全球总人口的2/3、全球经济规模的1/3。与此同时,这些地区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基础设施建设正进入加速期,投资总规模或高达6万亿美元,很多领域的商机都十分广阔。

  “一带一路”从根本上顺应了中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更加均衡的发展规律,不仅可以在传统动能减弱时提供缓冲,为经济迈向更高层次争取时间空间;而且有利于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边的拓展,塑造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中国作为经济大国,有责任与其他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共享发展机遇,这也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精神。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世界经济环境就会改善,中国亦将从中受益。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将取代世界其他停滞的市场成为中国产品的广阔市场,中亚地区则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区,而不再是边缘地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