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 三 欢迎您来到 中国船舶供应网

/ EN

中国船舶供应网

www.shipsupply.org.cn

协会会刊

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预计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2021/04/09 15:52:20   来源:

   2021年1月18日,“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在北京发布。该活动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一年一度的品牌项目,已连续发布18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高级经济师傅龙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曹立生,中国商业联合会宣传处处长李海东,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杨金龙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郁迪主持。傅龙成副会长现场发布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并作详细阐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各行各业原来的发展轨迹,作为消费前沿的商贸流通业及各类商业服务业所受影响首当其冲。其中既有实体商业的逆境支撑、涅槃重生,也有线上消费的大创新、大发展。而在这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下,全球国际贸易以及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受到巨大影响,国际关系也更加复杂多变;对内整个消费市场的发展走向、市场格局、业态模式、消费认知、消费习惯等都因为疫情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种局面下,对未来的商贸服务业发展如何预判?

  在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的支持和中国商贸杂志社的协助下,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对宏观经济和商贸流通行业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组成专家评审组于2020年9月25日和10月30日进行了讨论。专家委秘书处将专家评审组提出的热点问题梳理、归纳为19个选题,征求160多位专家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并组织十大热点展望评述报告撰写工作。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根据专家的评述报告撰写制作“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英文报告”,同期向香港及海外媒体和商界人士发布。

 

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为:

热点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研究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流通产业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与作用增强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再次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并重点提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和“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毋庸置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将是下阶段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支撑流通产业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专家指出,近年来,以“互联网+”全面提升现代流通体系和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双管齐下,使流通体系在线上和线下充分融合互动,成为我国现代流通体系领先于世界的突出特点。

  2021年国家将编制“十四五”流通体系发展规划,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专家预期,在一系列政策利好和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将呈现三个趋势性变化。

1、流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当前,数字化的零售体系已见雏形,中国零售业具有引领全球零售创新的潜力和经验。下一步,批发体系的数字化重构将是重要发力点,批零高效分工协作是数字化流通体系的应有之义。

2、流通体系与生产过程更好地融合。数字经济时代,流通体系与生产过程的融合,将跳出渠道视角,更多发挥由市场倒推生产,由流通反向引领柔性、韧性生产的先导性作用,使二者真正成为互为你我的产销结合体。

3、政府支持下的超前配置的物流基础设施是中国特色流通体系的典型特点,在数字化转型趋势下,将加快交通运输及配送体系的智慧化升级。

随着中国特色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速度加快,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将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期间及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商流为核心、物流为基础、信息流为先导、资金流为支持,流通产业将不断夯实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激活小店经济、提振乡村市场、激发流通创业和解决劳动者生计等方面大有可为,而基于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流通产业将更有能力引导生产精准发力,突显流通产业对于畅通经济内循环的先导性作用。



热点二:2021年消费品市场将快速增长 助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动“六稳”“六保”工作,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生产、消费、生活持续向好恢复。

  2020年前三季度国内消费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3324亿元,同比下降7.2%;

2、市场物价稳定,温和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2019年同期上涨3.3%;

3、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实现66477亿元,增长15.3%;

4、实体店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5.2%;

5、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专家指出,2020年我国GDP实现正增长,但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是负增长。这既表明商业和消费受疫情影响巨大,同时也预示着未来较大的增长潜力。2021年我国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成效将进一步巩固和发挥,经济社会活动和居民商品消费、服务性消费将全面恢复到正常状态,经济增长、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将比2020年明显加快,将有力推动消费的快速增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相关战略、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为消费的增长提供有力的新动力和良好的新环境。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十九条工作方案的进一步落地实施,将直接或间接促进商品和服务性消费。

  专家预计,2021年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全面促进消费的新发展格局下,在居民国外消费大幅回流国内的新形势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以10%以上的速度加快增长。


热点三: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应对模式挑战融入国内大市场未来可期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及供应链受到了严重冲击。随着全球需求减弱,边境互通受阻,许多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尤以出口行业为甚。疫情爆发后,海外市场需求锐减,大批出口订单遭延迟或取消,外贸企业获取新订单更是难上加难。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问题也给全球市场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为有效解决传统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都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力求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融入国内大循环。2020年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针对出口企业转向内销市场面对的主要挑战出台支持措施,确保产业链及供应链畅通运转。

  专家分析指出,中国的流通格局变化速度要比国外快,加上传统渠道费用高企,而外贸企业建立自己的渠道以及专门的销售团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推广,是帮助出口企业接触国内消费者的一种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针对目前出口企业面对的订单被取消或减少、库存积压、线下销售渠道受阻等问题,多家国内电商平台均推出一系列帮扶措施,希望借助平台自身的知名度、流量和营销优势,帮助外贸企业将出口产品转销国内市场。

  专家指出,要做到长远可持续发展,传统以外贸为主业的企业除了服务于国外市场,还要加快融入国内市场,通过加强提升供应链上下游能力,特别是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和品牌建设能力,更好地打通国内外市场。与此同时,通过出口转内销推动国内外标准的加快对接,实现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丰富国内市场供给,增加消费者选择并带动消费升级,有效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快速发展。



热点四:农产品流通助力乡村振兴优势凸显批发市场升级转型加速

  2020年疫情期间,作为民生事业的农产品流通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渠道作用,忠于职守,勇担责任,做到农产品不脱销、不断货、不断供、不涨价,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在保供稳价、解决受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卖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指出,2021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向现代化、数字化批发交易平台转型,农贸市场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功能更加包容和趋向多元。农产品市场在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渠道优势也将更加凸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环境,推进绿色环保农产品零售市场的改造升级。

2、着力发展“智慧农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智慧市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将融入到农产品市场的数字化改造中。

3、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运营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准入标准将提高,小规模、不规范的农产品市场将被逐步取缔或自然淘汰。

4、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步伐,物流集约化程度大幅提升,冷链食品安全将更受关注。

5、强化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流通扶贫”“产业扶贫”凸显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势,强化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确保脱贫不返贫。

6、深入发展农产品流通国际交流合作。消费升级刺激进口农产品消费,农产品流通国际交流合作将更加密切和深入,批发市场国际化能力提高。



热点五:餐饮市场止跌回暖 绿色消费与厉行节约成行业共识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与新冠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餐饮业损失严重相比,中国餐饮业将率先走出低谷,回归拉动市场消费的引擎地位。

1、餐饮市场疫后恢复增长,外卖成餐饮新增量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餐饮业遭受严重冲击,疫情期间外卖独大,外卖成为疫情常态化时代的餐饮业新增量。同时,餐饮业态的融合与创新、农村餐饮消费市场的培育、扩内需、促消费、“夜间经济”、冬奥会主题餐饮的培育等将成为促进餐饮消费的新动能、新商机。

2、全面推进品质提升,绿色餐饮仍为主题

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引导餐饮企业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激发餐饮企业主动提升品质、规范管理、改善环境、优化服务、诚信自律的内在动力,使餐饮业成为彰显和谐文明社会、安定富裕生活的载体,逐步由以政府推动为主转变为市场自我发展、行业自我约束、企业自我提升,打造餐饮业品质不断提升优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3、拒烹野味、杜绝浪费,节约成为新时尚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在餐饮行业倡导和实施包括“拒烹野味”“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垃圾”“提高食材利用”等在内的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推进“厉行节约、反 对浪费”工作从我做起,杜绝食材、点餐、消费各环节的浪费,将成为全行业普遍认同并践行的新风气、新时尚。

四、餐饮进入智能时代,科技引领行业发展

  疫情后,餐饮业的科技理念会提升。移动互联深入应用,促进餐饮企业扩大中央厨房服务功能,拓展网络营销渠道,提高电子商务交易经营水平,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上营销,实现线上预订、线下体验相结合发展。采用智能化减少人工成本,依靠标准化降低风险的模式会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智能炒菜机、机器人送餐、全自助无人服务的智能化餐厅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经营方式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餐饮服务中,开辟行业新增长点。未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愈加广泛应用,将加大科技进步在餐饮业发展中的作用。



热点六:生活服务业需求强劲、潜力巨大 业态融合、数字化、平台化将成新趋势

  生活服务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有效载体。专家认为,尽管被突发而至的疫情打乱了前进的脚步,但传统生活服务业依然展现了蓬勃生机,“融合”成为新的发展关键词。无论是多业态融合发展,还是线上线下融合,都成为如今生活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方面,在政府引导下,全国各地诸多生活社区积极建设社区商业、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便民生活服务业态,打造15分钟便民商圈。另一方面,企业也主动引进生活服务业态,餐饮、零售和文旅体等居民服务业正在加速融合,业态模式更加多样纷呈。

  专家指出,2021年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程度的提高,预计生活服务行业数字化趋势有望持续深化,对生活服务行业转型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数字化生活服务不仅能保障日常的衣食住行,而且其强大的发展韧性,也是支撑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体验型服务消费迅速崛起,大量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政策的支持加上消费者的需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仍将成为生活服务业发展的关注重点,而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趋势也将持续。



跨境电商迎来新机遇 热点七:RCEP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2020年11月15日,历时8年,由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

  专家指出,RCEP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在全球经济因疫情和贸易保护而停滞的背景下,RCEP的签署将提振各方信心,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新引擎;同时也将有效助力国家双循环战略,在国内消费逐渐回暖的良好势头下提升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推动国内消费扩容升级,其中跨境电商更是迎来重大机遇。

1、RCEP重构区域产业链新格局,扩大开放助推消费升级

  专家认为,RCEP的签订将显著优化区域内整体营商环境,进一步促使区域内经贸规则的优化和整合,促进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拉动区域内消费市场扩容升级,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发展。中国在RCEP中具备双重身份,双循环战略与双身份复合角色叠加,意味着我国将居民的广义配置更多向商品消费进行引导,用增量的商品需求,作为枢纽助力超级自贸区,并因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而产业链的升级又进一步带动居民收入增加和内需的扩张,并进一步助推国内消费升级。

2、跨境电商迎重大发展机遇,免税商业成热点

  专家还观察指出,区域内各成员国的资源、商品流动、技术和服务资本合作,以及人才合作将会更加便利,有利于创造价值和整合资源,这将为我国跨境电商在海外仓的建立与运作、东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建立以及国际人才的招聘方面带来巨大机遇。另外,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将释放巨大市场潜力,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往来,而随着跨境电商便捷度的提升和零关税带来的商品价格优势的释放,将进一步加速海外高端消费回流。



热点八:商业创新进入“深水区” 数字化商业生态加速形成

  近年来,商业创新如火如荼、亮点纷呈。在2020这不平凡的一年中,见证了新业态、新模式在满足顾客需求、便利居民消费,以及保障商品供给中的巨大作用。此间,充分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整合渠道资源、拓展应用场景,成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实现经营升级的核心举措。当前,商业领域的创新与探索逐渐进入了“深水区”,新一轮的融合与变革正在发生,加速形成的“数字生态圈”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专家指出,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诉求的过程中,以细分领域间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商业创新正不断深入。不仅经营品类、顾客对象、服务范围、店铺形式等特征维度的内部界限被逐渐突破,各维度属性间相互组合留下的空白也很快被填补。其背后,则是商业服务终端之间的互联与整合。

  商业领域的深度创新离不开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支撑的人工智能,能够使销售预测、存货管理、商品促销、物流配送等商业活动过程变得更为精准和高效。同时,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为提升产品性价比创造了条件,以消费者搜索行为与评价内容为基础的C2M反向定制也成为现实。直播电商能够实现视频播放、观众互动与拼单抢购,也有赖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数据传输与基于云计算的多路转码、自动选择、智能甄别等技术。

   专家认为,数字信息技术正成为人类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线上市场的范围与规模仍将保持扩大趋势。



热点九:科技进步助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商业未来空间巨大

   2020年的智慧门店、智慧街区、新零售商业层出不穷,智慧商业雏形显现。如扫码支付、人脸识别、智能导购、智能客服、智慧停车、智能自提柜,等等。在政策环境和技术进步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物流领域的智能落地和应用进展得如火如荼。比如,仓储端的智能仓储系统、智能仓、数字仓,还有末端配送环节的无人车、无人机等各种智能设备开始应用于物流领域。

   在技术的推动下,商业领域的便捷性、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同时用户的多样性需求也得到满足。专家指出,未来技术在推动商业高质量发展上主要有三个趋势。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及设备将会越来越普及。应用于商业领域的无人自助收银台、无人车、无人机、智能客服、智能机器人等越来越多,甚至在直播带货领域还出现了人工智能主播,并且智能技术还将会作用于新制造,智能制造、柔性制造、云制造正在兴起。

   第二,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商业企业的多渠道将形成合力。比如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使线上的互联网力量和线下的实体店终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力,从而完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在商业维度上的优化升级。

   第三,云计算、云服务助力商业效率更上一层楼。目前,商业领域非常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并进行数字化转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云计算将在助力商业企业转型上发挥重要作用,底层硬核技术升级将会给商业带来巨大动力和极致效能。

   专家表示,先进技术与商业领域的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期间也会发生较大的变革。在融合发展之中技术会逐渐改变行业的发展特征,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无论如何,紧抓技术引擎,商业才有前行的机会与更多的可能。



小店经济蕴含大潜能 热点十:夜经济迈入“2.0”时代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国市场活力开始逐渐恢复,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态势。这其中,夜经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供给”与“需求”端涌现出了大量新形态、新趋势,我国的夜经济逐渐迈入“2.0”时代。专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1、全国纷纷点亮夜经济

专家指出,不同于夜经济的“1.0”版本,“2.0”版本的夜经济由以往单一消费业态的消费模式逐渐进阶成为产业多元、场景融合式,延伸到实体零售的各个环节,并成为多个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当前,我国夜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夜经济不仅成为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还发挥着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提振信心、展现特色文化的多重功能。

2、小店经济——平凡而伟大的“螺丝钉”

就在各地纷纷点亮夜经济的同时,作为城市发展“毛细血管”的小店经济也开始备受重视。2020年7月,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对小店经济作出工作部署,通过组织全国试点、地方广泛参与,促进小店经济健康繁荣发展。多方支持下,小店经济开始呈现“深V”复苏,并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

  专家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小店经济有望在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提升经济活力、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释放巨大能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小店经济或将全面步入数字化时代,并助力更多创业者实现梦想。(中国商业联合会)